这篇Nature,创造光谱分辨率纪录!
分子氢离子(MHI)作为最简单的三体量子体系,是检验基础物理理论的理想平台,包括基本常数测定、量子电动力学验证、新相互作用力探索以及电荷-宇称-时间反演(CPT)对称性检验等。其中H₂⁺的同核特性使其理论计算精度可达8×10⁻¹²,但实验测量长期受限于技术挑战
分子氢离子(MHI)作为最简单的三体量子体系,是检验基础物理理论的理想平台,包括基本常数测定、量子电动力学验证、新相互作用力探索以及电荷-宇称-时间反演(CPT)对称性检验等。其中H₂⁺的同核特性使其理论计算精度可达8×10⁻¹²,但实验测量长期受限于技术挑战
在量子计算机上创建逼真的复杂状态的挑战,促使近期研究超越了简单的基态制备方法。Quantinuum 公司的 Etienne Granet 和 Henrik Dreyer 领导的团队展示了一种用于制备热态(代表与热浴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的稳健技术。这项工作解决了
当《自然》杂志最新一期将6100个铯原子构成的量子阵列搬上封面时,全球量子计算领域都感受到了震动。加州理工学院团队用一束激光创造的“原子牢笼”,不仅把中性原子量子比特数量从数百级直接拉到六千级,更实现了13秒的相干时间和99.98%的单比特操作精度——这组数据
这个由全球多个国家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在 CERN 的反物质工厂中,首次让单个反质子在量子 “自旋上” 与 “自旋下” 两种状态间实现持续稳定振荡,且保持量子相干状态长达 50 秒,这一突破标志着人类成功制造出首个反物质量子比特,将反物质从理论探索推向了量子技
9月16日,中国移动发布“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以100量子比特操控能力与多项国际领先指标,撕开量子计算产业化的一角;而“量智融合”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则通过开放算力、算法与装置资源,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网络。这场由央企发起的量子计算攻坚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的独特行为(如叠加、纠缠和量子干扰)的计算模式,基本信息单位为量子比特。据微软,在物理学中量子是所有物理特性的最小离散单元,通常指原子或亚原子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和光子)的属性。
2025年6月9日,《物理评论快报》上线了牛津大学物理学家的一项重磅研究:他们操控单个量子比特(qubit)的精度创下世界新纪录,错误率低至0.000015%,相当于每进行670万次操作才出现一次错误。这比他们自己十年前创下的百万分之一的旧纪录,提升了近十倍。
公司为行业提供适航取证与运行支持领域全航空器生命周期的咨询与技术服务。团队具备丰富的民机型号咨询和项目实施经验,为中国商飞、中航集团、中电集团、航天集团和低空经济多家龙头企业开展了包括适航标准培训、体系建设、取证咨询与过程指导、工程评审与模拟审查、安全性分析与
量子,媒体上最热的科技术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到量子科技。现在中国在量子信息的若干领域领跑世界,如星地量子通信、光学量子计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离子阱芯片中的试线是用于测试和调试的金属引脚,通常位于芯片的边缘或芯片内部的测试点上。试线可以通过测试仪器进行电气测试、信号采集等操作,以验证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或者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操作。在芯片设计中,试线的布局和设计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到测试和调试的需要,
欧洲投资1500万欧元用于建设制造离子阱量子处理器的试点生产线CHAMP-ION计划已获得批准。
量子云计算是量子技术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它通过量子干涉、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等量子力学原理,释放出超越传统计算机极限的计算潜力,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2025年5月14日《物理评论快报》量子技术领域消息。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与微软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数学证明,终结了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幻想——他们发现,根本不存在适用于所有量子系统的通用纠缠净化协议。这个结论直指量子计算最脆弱的命门:纠缠态在现实环境